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決策部署,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2021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1〕24號)精神,市政府決定,2021年我市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新增6項民生工程
(一)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根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部署,補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基礎設施修繕、醫療設備更新補充、醫療服務能力培訓等標準化建設短板,推動城市和農村醫療衛生網底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中小學及中職學校教師培訓。為貫徹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采取集中培訓、線上線下培訓等方式,支持提高中小學及中職學校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三)城鄉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為貫徹婦女發展綱要,提高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對全市35—64歲城鎮低保以及農村適齡婦女開展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篩查。
(四)農田建設工程。為貫徹實施糧食安全戰略,推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開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林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科技服務和建后管護等。
(五)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培育農業產業和改善農村環境,支持開展秸稈標準化收儲點(中心)、秸稈產業化利用、秸稈博覽會簽約項目、秸稈大中型沼氣工程等建設。
(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聚焦防汛減災和供水保障,對水庫大壩、泄洪建筑物、放水建筑物等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強水庫安全監測、防汛道路、通訊、房屋等設施管理,進一步增強水庫防洪、灌溉、調蓄能力。
二、退出4項民生工程
水利薄弱環節治理三年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任務已完成,資產收益扶貧已實現預期目標,健康脫貧醫療保障平穩過渡到現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框架內,4個項目不再列為民生工程。
三、調整實施8項民生工程
(一)增加幼兒托育內容。與婦幼健康和職業病防治合并為幼兒托育、婦幼健康和職業病防治項目,按照政府引導、部門協同、家庭為主、社會參與的總體思路,堅持普惠優先,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力量開辦普惠托育機構,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并對確有嬰幼兒照護困難的家庭提供必要服務。
(二)調整智慧醫療項目。智慧醫療項目中智醫助理已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智聯網醫院已常態推進,兩項內容退出民生工程,調整后保留實施“安康碼”應用內容。
(三)調整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科技館免費開放;保留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農村文化活動、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內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因建設任務已完成并已納入村級綜合性文化中心共建共享,農村體育活動因納入群眾體育競賽統籌實施,兩項內容退出民生工程。
(四)調整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項目。將智慧學校建設納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內容,一體化輻射帶動全市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共享。
(五)統籌棚戶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加大統籌力度,將棚戶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合并為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
(六)調整黨建引領扶貧工程。將黨建引領扶貧工程調整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帶動,有力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工作。
(七)調整“四帶一自”產業扶貧項目。將“四帶一自”產業扶貧調整為“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脫貧群眾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
(八)調整技能培訓提升項目。將技能培訓提升中技能脫貧培訓調整為脫貧穩就業技能培訓,組織易返貧致貧人口參加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保留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新技工系統培養、退役軍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
四、繼續實施19項民生工程
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出生缺陷防治、“四好農村路”建設、困難殘疾人康復、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就業創業促進、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農村電商提質增效、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義務教育營養改善、學前教育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環境生態補償等19個項目。
五、工作要求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各縣區、各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七有”目標,聚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民生工程,努力增進民生福祉。
(一)補短板,注重有效持續。既盡力而為,貼近群眾需要,回應群眾關切,不斷提升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又量力而行,確保民生支出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堅決避免脫離實際、寅吃卯糧。
(二)強管控,聚焦精準推進。注重增強民生工程選擇、設計、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提高項目規劃、資金保障、調度實施、運行維護、宣傳引導等關鍵環節的精準度。在用好財政資金改善民生的同時,注重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本推進民生工程,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三)嚴考評,突出績效導向。進一步構建全方位績效導向,在實施過程中加強跟蹤問效,健全民意調查,落實特邀監督員制度,建立績效評價常態機制,突出正向激勵和剛性約束,發揮目標管理績效考評“指揮棒”作用,確保民生工程建好用好。
(四)明職責,形成強大合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財政牽頭、部門主管、縣區實施責任體系,壓實責任傳導,上下貫通、聯動互動,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實現“五個更加”,建設“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的發展目標,構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蚌埠做出貢獻。
附件:2021年33項民生工程責任分解表
2021年5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2021年33項民生工程責任分解表
項目名稱 | 子項目 | 牽頭實施部門 |
一、幼兒托育、婦幼健康和職業病防治 |
| 市衛生健康委 |
二、學前教育促進 |
| 市教育局 |
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 |
| 市教育局 |
四、中小學及中職學校教師培訓 |
| 市教育局 |
五、就業創業促進 |
| 市人力資源社會 保障局 |
六、農村電商提質增效 |
| 市商務外事局 |
七、技能培訓提升 | 脫貧穩就業技能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新技工系統培養 | 市人力資源社會 保障局 |
退役軍人培訓 | 市退役軍人局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 市農業農村局 |
八、出生缺陷防治 |
| 市衛生健康委 |
九、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 |
| 市衛生健康委 |
十、城鄉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 | 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 | 市衛生健康委 |
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 | 市婦聯 |
十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
| 市醫保局 |
十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
| 市醫保局 |
十三、“安康碼”應用 |
| 市數據資源局 |
十四、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 |
| 市民政局 |
十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
|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
十六、農村危房改造 |
|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
十七、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 |
|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
十八、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 | 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等 | 市民政局 |
城鄉醫療救助 | 市醫保局 |
困難職工幫扶 | 市總工會 |
十九、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 |
| 市教育局 |
二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 |
| 市教育局 市人力資源社會 保障局 |
二十一、困難殘疾人康復 |
| 市殘聯 |
二十二、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 |
| 市司法局 |
二十三、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 |
| 市委組織部 |
二十四、“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 |
| 市農業農村局 |
二十五、美麗鄉村建設 | 美麗鄉村建設 | 市農業農村局 |
農村垃圾治理 |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 市生態環境局 |
二十六、“四好農村路”建設 |
| 市交通運輸局 |
二十七、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 |
| 市水利局 |
二十八、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 利用 |
| 市農業農村局 |
二十九、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 |
| 市農業農村局 |
三十、水環境生態補償 |
| 市生態環境局 |
三十一、農田建設工程 |
| 市農業農村局 |
三十二、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
| 市水利局 |
三十三、文化惠民工程 | 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送戲進萬村、基層應急廣播體系建設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科技館免費開放 | 市科協 |
大中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 | 市體育局 |